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也谈为何印中在喜马拉雅地区冲突不断


北京之春首发 
桑杰嘉
 
 
印度和中国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地区相撞?印度和中国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地区冲突不断?对于这些问题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和记者们大写特写的各种高论,但是,总是给人们留下该问题错综复杂、梳理不清、百思不解、深奥难懂,最终还是一头雾水。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正视印中冲突的历史根源而造成的。
 
最近《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为何中印在喜马拉雅地区冲突不断》,作者是AJAI SHUKLA。另外,法广也刊登了题目为《世界报: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受到中国越来越大的威胁》的报道。以上的文章和报道谈到了印中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冲突,纽时的文章也提出了为何冲突不断的问题,但是没有回答根本的问题。感觉在有意回避印中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冲突的历史根源。 “自古以来” (借用中国人最爱说的话)印度和中国没有边境问题、没有冲突,因为在历史上中国人的势力从来没有踏入喜马拉雅地区,遑论边界、冲突?法广的报道中谈历史根源时含糊其辞,避重谈轻,而且说:“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殖民时期的遗产”,也避开了真正的历史根源。另外,每当印中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冲突时,媒体报道或者对事件评论也都有意、或者为政治正确回避历史根源和现实问题。
 
脱离问题根源的分析、评论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没有触及问题核心的情况下进行的预测、探索出路将会风马牛不相及,彻底解决问题更是天方夜谭。
 
每当谈论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冲突,或者说印度和中国在印度与图伯特边界地区发生冲突时提的最多的是1962年的印中战争,再远一点会提到1914年的《西姆拉条约》或麦克马洪线。
 
但问题是印度和中国都自称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更以东方文明古国的姿态讲述各自的历史。而中国在历史上不是印度的邻国,对于印度中国人最普遍的认知是遥远的西天,糅合的是取经的和尚和八戒、悟空等鬼怪的故事。而印度的历史中中国也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没有边界和直接的冲突,印度和中国的关系自古就是如此。更确切的说中国入侵占领图伯特之前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没有边界,遑论冲突。当然自作多情、张冠李戴或者篡改史实,如“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某某“自古以来”等等---另当别论。
 
既然印度和中国不是邻国,没有边界,那么,为什么会在喜马拉雅地区相撞,而且发生冲突,甚至战争?这就是政治家、学者和记者们总是回避的问题。但是当谈论印度和中国冲突时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非法入侵,且占领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缓冲国图伯特国,从此大象和龙在喜马拉雅地区相撞,也因此有了中国人所谓的印度和中国的边界问题,请注意印度官方至今称印度和图伯特边界。如“印度-图伯特边界警察部队(ITBP)”等。
 
早在2017年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生冲突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指出:“在历史上被中国人称为“西天”、 “天竺”的印度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冲突,更谈不上边界冲突,特别是在喜马拉雅地区相遇更是不可能,因为,图伯特雪域之国完全隔开了亚洲的大象和龙,数千年来图伯特阻止了中国人从图伯特高原进入印度,同样也把印度阻止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不仅仅很早之前是这样,就在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是如此。----”,直至中国彻底非法占领图伯特。
 
因此,在印度和中国两个历史悠长的国家的历史从来没有记载有关印度和中国为邻国、边界和边界冲突的问题。感叹古人如此诚实!
 
文章中继续写道:“---图伯特是印度和中国的直接发生冲突的隔离屏障,把大象和龙隔离在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之外,因此,也就没有大象和龙的冲突。”
 
现实问题是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至今不仅没有划分边界,甚至,最起码的双方能认可的“实际控制线”都没有,很多次大打出手的冲突是在争论所谓的“实际控制线”,离真正意义上的边界线还在十万八千里要走。因此,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指出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冲突问题是个“死结”。
 
问题很简单,印度非常清楚中国是非法入侵占领图伯特,虽然,官方不公开说,专家们也回避,但印度的认知是:你非法入侵占领我的邻国图伯特,而且还想得寸进尺,没门!中国认为,既然我编造的谎言与非法入侵印度默认了,那么我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尽量最大程度的再占便宜。特别是随着习近平政府的极端性一发不可收,以及俄罗斯光天化日之下公开侵略乌克兰的背景下中国更加是野心勃勃,对印度的妥协几乎不可能。
 
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谈了解决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地区冲突的办法:“如果印度支持圖伯特獨立,印度的邊境問題就一勞永逸,而且,印度不必每年投入龐大的國防開支。圖伯特可以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扮演緩衝國角色,把大象和龍隔開,印中衝突從此將會成為歷史。”
 
总之,印度和中国直接冲突的根源是中国入侵图伯特造成的,如果想彻底解决印中冲突,首先要解决根本问题既图伯特问题。图伯特成为和平区或者独立是解决世界两个大国印度和中国避免冲突的最佳方式。
2023/3/2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300/3820236225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