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這句話對嗎?
來自禪宗的“見性成佛〞這句話並不完全對。應該說,“見性〞是成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足條件。因為成佛必然見性,見性未必成佛。理由是﹕一 .“見性〞就是指明見諸法性空之理,“性〞指人和萬物的本性。這種本性就是空性,如六祖《壇經》所說﹕“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 這種“見性〞成就,在見道只能破斷見惑,斷不了深層的修斷煩惱、所知二障,要成佛在見道的基礎上還要經過十地修道。二 .“見性〞的“見〞是指智慧正見,它只是成就的斷悟智慧法身的因緣,而不是報身、化身的因緣。所謂成佛,不但要有斷悟法身成就,還必須要有報身、化身成 就。這報、化身的因緣是施舍、持戒、修忍等廣大利益眾生的福德資糧,如果修不夠色身因緣福德資糧,雖然見性,也永遠成不了佛。這是一切大乘經論所持的同一 觀點。三 .聲聞、緣覺二乘的證道者,也能得到見性成就,否則就成就不了四聖果。但如果二乘人條成佛,還必須從大乘資糧道修起,修得福慧雙資糧圓滿後,才能成佛。修 福慧二種資糧,成就佛的色法二身,這是大乘佛教的共同規律,禪宗既然是大乘佛教,就不可能違背這條基本成佛規律。
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從善惡的概念界定講,導致快樂的思想行為為善,導致苦難的思想行為為惡。
從思想感情來說,貪心、嗔恨心、不分善惡的無明心,我執、法執等邪見,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屬於惡;無貪心、無嗔恨心、無無明邪見、知羞恥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愛護眾生心等都屬於善心。
從行為方面講,殺生、盜竊、淫亂、說謊、挑撥離間、惡言傷人、撥弄是非等違法道德和法律,危害社會和眾生的一切行為都屬於惡行;不殺生、不偷盜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於社會安定、繁榮、昌盛、眾生幸福快樂的一切行為都屬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惡的標準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認為﹕不傷害別人的行為為善行為;大乘則認為不傷害別人並不等於有利於眾生,善的標準應該是有利於眾生,使一切眾生得到幸福和快樂。
學習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
學佛法能解決別的法解決不了的大問題。這大問題包括獲利和一切眾生世間獲利,即自利利他兩種。從利益的性質分,又可分為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兩種。
遍 知一切的佛陀認為,人生的禍患、苦難的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而產生的錯誤的思想行為,因此,消除禍患、苦難,創造幸福快樂的唯一妙法就是驅除愚暗的智慧, 由此而產生正確的思想行為。在寂天《菩薩行論》中說﹕“眾生都不願吃苦,但卻恰恰尋苦吃,願得利樂因愚痴,毀壞利樂如仇敵。〞這就是說﹕消除苦難、禍患, 創造幸福快樂的心,人人都有,從國王到乞丐,從人到動物,從生到死,苦苦追求的目標也離不開這個宗旨。但卻往往事與願違,背道而馳,希望和行為結果相反, 希望得到的卻得不到,不願逢到的卻離不開。發生這種情況的總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產生的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行為。佛法教人正確認識人生和世事、正確對待自 己和眾生世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即美德和慈悲善心,開發明察事務本質的真智和正確處世為人的方便智慧,達到利己和利眾的目的。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和作 用。
來自禪宗的“見性成佛〞這句話並不完全對。應該說,“見性〞是成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足條件。因為成佛必然見性,見性未必成佛。理由是﹕一 .“見性〞就是指明見諸法性空之理,“性〞指人和萬物的本性。這種本性就是空性,如六祖《壇經》所說﹕“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 這種“見性〞成就,在見道只能破斷見惑,斷不了深層的修斷煩惱、所知二障,要成佛在見道的基礎上還要經過十地修道。二 .“見性〞的“見〞是指智慧正見,它只是成就的斷悟智慧法身的因緣,而不是報身、化身的因緣。所謂成佛,不但要有斷悟法身成就,還必須要有報身、化身成 就。這報、化身的因緣是施舍、持戒、修忍等廣大利益眾生的福德資糧,如果修不夠色身因緣福德資糧,雖然見性,也永遠成不了佛。這是一切大乘經論所持的同一 觀點。三 .聲聞、緣覺二乘的證道者,也能得到見性成就,否則就成就不了四聖果。但如果二乘人條成佛,還必須從大乘資糧道修起,修得福慧雙資糧圓滿後,才能成佛。修 福慧二種資糧,成就佛的色法二身,這是大乘佛教的共同規律,禪宗既然是大乘佛教,就不可能違背這條基本成佛規律。
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從善惡的概念界定講,導致快樂的思想行為為善,導致苦難的思想行為為惡。
從思想感情來說,貪心、嗔恨心、不分善惡的無明心,我執、法執等邪見,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屬於惡;無貪心、無嗔恨心、無無明邪見、知羞恥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愛護眾生心等都屬於善心。
從行為方面講,殺生、盜竊、淫亂、說謊、挑撥離間、惡言傷人、撥弄是非等違法道德和法律,危害社會和眾生的一切行為都屬於惡行;不殺生、不偷盜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於社會安定、繁榮、昌盛、眾生幸福快樂的一切行為都屬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惡的標準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認為﹕不傷害別人的行為為善行為;大乘則認為不傷害別人並不等於有利於眾生,善的標準應該是有利於眾生,使一切眾生得到幸福和快樂。
學習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
學佛法能解決別的法解決不了的大問題。這大問題包括獲利和一切眾生世間獲利,即自利利他兩種。從利益的性質分,又可分為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兩種。
遍 知一切的佛陀認為,人生的禍患、苦難的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而產生的錯誤的思想行為,因此,消除禍患、苦難,創造幸福快樂的唯一妙法就是驅除愚暗的智慧, 由此而產生正確的思想行為。在寂天《菩薩行論》中說﹕“眾生都不願吃苦,但卻恰恰尋苦吃,願得利樂因愚痴,毀壞利樂如仇敵。〞這就是說﹕消除苦難、禍患, 創造幸福快樂的心,人人都有,從國王到乞丐,從人到動物,從生到死,苦苦追求的目標也離不開這個宗旨。但卻往往事與願違,背道而馳,希望和行為結果相反, 希望得到的卻得不到,不願逢到的卻離不開。發生這種情況的總根源是愚暗無知和由此產生的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行為。佛法教人正確認識人生和世事、正確對待自 己和眾生世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即美德和慈悲善心,開發明察事務本質的真智和正確處世為人的方便智慧,達到利己和利眾的目的。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和作 用。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 120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