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非暴力的美德

主講: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
英漢口譯/文字整理:蔣揚仁欽
今天和昨天都有看到西藏傳統的歌舞,當我閉上眼睛時,就會浮現西藏傳統歌舞的景象。扎西德勒。我想要跟您們分享更多的藏語,但只有這ㄧ句話「扎西德勒」。你們也只懂一句話嗎?哈哈,扎西德勒!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首先,我非常的高興,且非常的榮幸在此跟你們一起分享我個人的想法及經驗。我想要感謝這次的籌辦單位,在過去的三天,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接觸佛法、聽聞佛佗的教義。我想要知道,這裡有沒有前三天沒有來的? 請舉手。
那裡因為反光,我看不到。(當時站著的尊者回去座位拿遮光的帽子)
昨天提到二諦是「同性異體」的概念:雖是同一個人,但隨之「不同的返體」,就如現在我談話的時候,是以純粹人類的角度,或是七十多億人口的其中一份子的角度;之前我是以出家人的角度為出發點,跟你們去佛教的討論。無論昨天、前天、大前天以佛教徒的身份跟你們進行佛教教義的開示也好,或是現在以人類的出發點舉辦這場演講也好,我從未覺得我是一位神聖、尊貴的達賴喇嘛,我真不會這樣想!因為自認為「自己很特別」的想法往往會跟你們之間產生距離,其結果只會讓我成為孤立的一人,像似自己創造了自己專屬的監獄,把自己關了進去。這樣只會帶來更多的憂慮、更大的壓力,也因為如此,自己可能得做出虛偽的自己。為了讓自己從虛偽的現象獲得的解脫,還不如好好地以「人」的出發點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我們都有著相同的感受、相同的想法、相同的潛能、相同的身體結構。無論在心理上、生理上,我們都是一樣的,就如您有情緒的問題,我也如此,這就是我們的共同點。了解情緒、認識情緒將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點。有些情緒會帶來負面的效應,但有些卻帶來正面的效應、正面的能量,須要我們去持續。相反的,對於帶來負面效應的這類情緒,我們必須要先觀察,再來認知,因為這種情緒會損惱他人,我們必須遠離。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非暴力的美德」。
首先,我想要講暴力和非暴力的界線源於動機,並非動作本身。如:一顆真誠的心、誠摯的心、體諒他人的心,以這類的動機,哪怕粗言穢語,或粗暴行為等,皆屬非暴力的行為。相反的,動機上想要傷害他人、使用他人、佔他人便宜,或是想要從他人得到更多的好處而說出的美好漂亮之詞彙,或送出的禮物,都屬暴力行為,因為其行為已經有了「暴力」的動機。總之,暴力和非暴力的界線須以動機區別。
所謂的「非暴力」並非被動,應主動積極去成辦。在某種的環境下,你要刻意避免暴力因素的形成,其避免的方法就是去體諒他人,真正地站在他人的出發點著想。唯有為他人著想、利益他人、愛護他人,才能徹底地避免暴力因緣的形成,或有效地阻擋損害他人的暴力行為。
以現有的短暫今世而言,這世之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有了母愛或親人對我們的呵護照顧。因此,人們的成長通常是在被愛的環境裡茁壯的。有些科學家相信且這麼說道,出生後的幾週內,母親的擁抱會對孩子腦部的成長造成極大的正面影響。我們每一人都知道,寧靜的心靈會帶來健康的心靈及健康的身體,也會帶來歡喜的微笑;畏懼、恐怖、瞋患及憂慮等,不只在當下使內心不安,也會對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
極度的瞋怒會不停地製造憂慮與害怕,讓我們孤立。往往這種孤立感,會讓我們失去內在的安樂,因為人類是種寄居社會而生存的動物。只有在所寄居的社會本身快樂的時候,人類才能真正快樂地生活,恰巧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擁有個快樂的社會,靠的是對他人信任並非畏懼。畏懼和信任是無法在一起的,因為過多的畏懼和猜忌,只會讓我們沒法相信他人。畏懼和猜忌來自哪裡呢?因愛我執的緣故,把自己看太重了!科學家們也說道,持久的畏懼及憂慮,會吞噬身體的免疫系統。所以我們才有這樣的口號:「健康的心靈,健康的身體」。我時常說,為了能夠得到健康的身體,避免更多的疾病,你必須先保護好自己的心靈。總之,就以身體的健康而言,健康的情緒是相當重要的。
人類應屬非暴力的動物,因為人的本性更傾向於非暴力的本性。有時候我會半開玩笑地說,就以人類的身體結構來講,人的手之所以有手指頭是因為擁抱的所需,而不是用來當拳頭的。如果我們的手只是拿來當拳頭使用的話,根本不需要手指頭。又像馬一樣,馬不會擁抱,所以馬的馬蹄是用來踢、用來跑的,不須要指頭。
人的指甲與貓的指甲不同,貓的指甲叫「爪」,非常的尖。跟貓ㄧ起玩的時候,必須得小心,否則容易被貓爪抓到,但人類的指甲沒有傷害力,人類的牙齒結構跟吃素的動物,如兔子、鹿等的牙齒結構相似,並非像似肉食性動物的牙齒,所以人類的身體結構比較符合溫順的草食性動物的身體結構。就以動物的生活形態而言,有些動物需要跟群隊一起生活,有些是獨立生活,但我們人類屬於依賴群體生存的動物。
暴力跟強大的自我意識有著極大的直接關係。換句話說,強大的自我意識,或稱「愛我執」,會去劃清自方與他方的界線,形成了暴力的基石。從此,自己會以自方為主,忽略了他方,或進而地侵略他方;只要對自方有利,無論對他方有任何的損害,也都無所謂了。這就是暴力行為的起源。
人類在早期,不只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也因由獨立個體的本質,對他人的傷害可能有助於自己的勝利。然而,今天的世界,不只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甚至洲與洲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不可否認的。以人類的本性,或是今天世界的趨勢而言,所謂的「我們」、「你們」的想法,以及暴力的意識形態:「可由傷害他人獲得自己的勝利」的想法等早已過時。因此,我們必須要努力共同去建立一個新的意識形態,那就是我們都是一家人,只有「我們」,沒有「你們」。
所以我一直在說:我們必須要成為一體的七十憶人口。有了這種意識形態,相信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時候、都是我的兄弟姊妹的時候,才會真正體會到自我的快樂跟他人的快樂是不可分離的、我的未來與他的未來是不可分離的。「只有他人快樂,我才能快樂;他們痛苦,我也會跟著痛苦」的這種意識形態是相當重要的。
每當我想到暴力和非暴力的時候,也會跟著聯想到「人為的非暴力」與「人為的暴力」。由於過去的教訓,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個美好的世紀。二十世紀後期雖然美好,但二十世紀的前半期卻是個血腥的世紀。有些歷史專家曾說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由那些大規模、不可思議的人造武器,使得許多人喪失了自己的生命,幾乎有二億人口被殺害。在二十一世紀的初端,我們看到了許多人為的災難,雖然這些災難並非大規模的毀滅,但卻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是個此世紀錯誤的開始。我們不應忽略二十一世紀的美好未來,我們更須好好去經營這個世紀,仔細去思考新的途徑,不應該以現有的情況感到滿足。
世界人口數字一直在增長,我第一次到歐洲是1973年,第一次到美國是1979年。那時候我常說世界有六十憶人口,但現今人口已經增長到七十憶了。有些報導還說,在這世紀末可能會達到一百億人口。我們要考慮的不只有人口增長的問題,還有全球暖化的問題,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天災次數一直在增長中,這些都是我們要去面對的挑戰。還有,我們現有的生活模式真很浪費資源。你試想看,如果一百憶人口的每一份子都須要一部車子,你覺得有可能嗎?像美國人一樣每人需要一部車子,這有辦法做到嗎?現在的中國有十三憶人口,印度大約有十憶多人口,我無法想象在中印兩國內為了滿足每人的生活,充斥著二十憶輛車子的情況。
貧富之間的差距也是我們必須去正視的問題。美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也仍有貧富差距的問題。透過數據,紐約裡有大約四萬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士。有次在華盛頓公開演講時說道,美國是個無論軍事或經濟都十分強大的國家,但在這最富裕的國家首都,華盛頓裡卻有著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貧富之間的差距,不只是道德上的錯誤,也是實踐上的污點。綜合上述的全球問題,或是國家的個體問題,無論從哪個角度做為出發點,都是必須去解決的,尤其是貧富之間的差距。我們ㄧ定要給予窮人足夠的教育、足夠的基本生活環境、人權平等的自信,進而再去要求他們努力工作。同時,一定要給他們建立健康的人生觀,這點必須要強調。
有次我在南非的時候,我想去看看平常人的生活狀態,後來我有這樣的機會拜訪了ㄧ戶當地的居民,我們一起喝杯印度茶,播放著印度的音樂,感覺真好!這家的男主人公在自我介紹時說道,他自己是一位老師。我當時回覆,您們有了民主的憲法,而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在你們的想法裡,你們必須要認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於是他跟我說,我們來自非洲的人,我們的大腦結構是比較差的,我們沒有辦法跟白人的大腦結構相比。我那時候真很傷心,於是我說:「不要這樣想,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諮詢一位研究腦部的科學家,他會說大腦結構的差別不可能與膚色有關。以我個人的經驗,雖有不同的膚色卻有平等的待遇,仍可獲得平等的工作。」之後,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這個主題,最後他嘆了口氣,他才相信大家都是ㄧ樣的。當時,我真覺得好像放下了個重擔般,感覺很輕鬆;我很高興透過我的努力,讓他相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自信真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由於社會的氛圍,搞得自以為自己是個貧窮下賤的類別,被人侵視或是唾棄也是理所當然。喪失自信,是種錯誤的想法,每個人都需要自信,更要努力工作。我們無論從哪一方都有責任去建立健康的社會,這並非單方面的責任。總言之,貧富之間的差距是我們必須去正視的問題之一。
應該是 1973 年,我還記得非常清楚,我第一次去英國,跟一些教授座談的空擋時,有兩位教授跟我提到世界的未來。這兩位教授跟我說:「現居世界南部所有人的生活模式,跟現居世界北邊的生活模式一樣的話,那世界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用的。」我們可以試想,那時才六十憶人口,現在已經七十億,如果將來成為一百憶,世界的資源怎麼夠用?這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的鼻子有時會變得很長,不由自主地嗅到這類問題,
有篇雜誌曾報道說道,南非的撒哈拉具有強烈的陽光,非常適合建設太陽能資源。於是我就想,那我們應該建設更多的太陽能板,並非給當地的城市,而是藉由這些太陽能,去淨化我們的海水,這種技術的確存在。在某次的長途旅行中,大約在洛杉磯附近的某個地方,有個很大的工廠,聽說就是個淨化水質的工廠。如果我們將撒哈拉的太陽能,用來淨化海水,自然就有更多的水源、更多的海水淨化場。如此一來,也可將海水轉為淨水、沙漠轉變為草原。
去年在澳大利亞的時候,我也同樣的提到類似上述的想法,因為澳大利亞有著許多沙漠,我當時勸道,你們應該試圖透過某種技術,將原本的沙漠轉為草原。看看可否在將來的每十年,使方圓幾百公里的沙漠區轉為草原。這樣一來,你們就可以接受更多外來的移民、增加人口,不是兩全其美嗎?
我們不應滿足現有的狀態,因為現有的狀態仍潛藏著許多問題。這時的我們更應該開啟自己的雙眼,在看清上述問題的同時,也一併去籌劃如何解決。問題發生時才想到去解決的話,通常已經太晚了,事故發生前的未雨綢繆很重要。首先,我們應從心態上建立所謂「ㄧ體性」的概念,這樣我們才不會分東南西北,因為只要是人類都是一體的。就像某些非洲居民,因缺乏自信所產生的問題,除非從意識形態上做出根本的改變,除此以外,沒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幫助他們。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只能透過教育。
推廣非暴力的概念,也只能透過教育,這樣才會有效地解決我們現有的暴力問題。所以我常說,二十世紀曾是個血腥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應該成為和平的世紀。和平的世紀並非意味著不會發生任何問題。問題一定會有,如同我之前所說,暴力的因緣一直都存在,也永遠會持續存在。為了讓我們這世紀成為和平的世紀,當我們面臨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有萬全的準備,去面對這些問題,而且其面對的手法必須要以非暴力的途徑。無論再怎麼嚴重的問題,還得以非暴力的途徑!
這世紀應該以對話為主,所以我說這世紀是個「對話的世紀」。從小時候起,我們就應該教育年幼的下一代,讓他們知道,非暴力的途徑才是唯一的途徑。所謂的「非暴力的途徑」,具體來說就是個「對話的途徑」。
暴力絕非是個解決問題的途徑,一但觸碰到暴力的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因為暴力只會帶來更多的暴力;我們應該從伊朗、阿富汗、敘利亞等的困境中吸取教訓。人們好像有種習慣,每當無法協調的時候,就自然會以暴力的行為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必須徹底斷除的惡習。這絕非能透過聯合國去改變的惡習,而是從平民百姓的最基層教育開始做起。
如上所言,暴力和非暴力的真正區分來自內心,我們ㄧ定要盡全力去推動非暴力的教育,那就是推動「慈悲」、「體諒」的關懷,以及人類的一體性等理念。透過從小的教育,絕對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我的這ㄧ代屬於二十世紀的上一代,幾乎沒有機會去改變這個世界。跟我同代的朋友們,我們這些老頭腦都已頑固不化了、無法變通了;跟我同代的老人們幾乎都超過六、七十了。我們的頭髮越掉越少、越來越禿的同時,我們的大腦和思想越來越冥頑不靈。所以未來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二十一世紀的這ㄧ代。
在此有多少的年輕人?三十歲以下的請舉手,你們才是真正屬於這ㄧ代的人。我們真得希望在你們的肩膀上可以扛起二十一世紀的責任,因為你們還有時間,你們的未來是充滿前景的,而且世界的未來絕對可以透過你們的努力變得更好的。
你們要面對的挑戰,如:ㄧ百憶的人口、世界資源的缺乏等,我們這ㄧ代應該不須要太擔心,因為我們不會遇到上述的問題,但是你們可能會遇到。有時候我開玩笑說:我們過了十年或二十年,我們自然會消失,不是到天堂就是到地獄。那時我們會在天堂或地獄,看著你們有沒有好好負起責任,照顧好地球。說不定我們還可以跟天堂的主人請個假,重返地球幫助你們[笑]。
現代的教育制度過份地注重物質的發展,忽略了內在價值的重要性。試想我們的下ㄧ代如果在這種教育環境成長的話,所想的肯定都是物質,因為他會覺得所謂的價值觀應該建立在物質上。這樣一來,所談的只有金錢,缺乏內在的價值觀。其結果只會讓我們人類會變成一種賺錢的工具,可是人不是種工具,因為我們有感受。
真正的安樂是內在的快樂,無論你有否宗教信仰,都不應該忽略內在的價值。推廣內在價值的途徑,不應透過宗教的傳播,而是須要透過正規的教育制度。道德觀念若以宗教的角度去推動的話,是沒有機會普及全球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種全球化的推動方式,就是把內在的價值觀編入正規的教育制度,幫助真正的全人類。這也是為什麼推動「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念,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當我們講到英文詞彙 secular (非宗教信仰的/世俗的) 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認為, secular 應該解讀為否認宗教信仰,但根據印度人的解讀,所謂「非宗教信仰」的意思並非否定宗教信仰,而是在尊重所有宗教的同時,沒有傾向於某個宗教信仰。過去的三千年間,在印度的宗教派系裡面,有個派系稱為「順世派」(Cārvāka),被視為否定前後世的「斷邊者」,其教義受到其他婆羅們教的批評。但這些婆羅們派在批評順世派教義的同時,卻尊稱順世派的導師為「聖者」。可見,其教義雖飽受批評,但仍保持對其教派的尊重。
幾天前我在墨西哥,去了某個教堂進行交流。當時我很直率地跟許多基督教說:「有時候,我覺得所謂的宗教,似乎跟穿著不可分離。穿上了這件衣服的時候,你才是修行者,脫下這件衣服的時候,你再也不神聖了。」
透過數據,我們得知七十憶人口裡,大約有十億人口屬於沒有宗教信仰者。加上許多自稱為「宗教信仰者」,但實際上只是隨著潮流自以為有信仰,未從認真去學習其教義的人比比皆是。對這些人我們也應一視同仁,向他們推廣道德觀念,因為這些人也需要道德觀的教育。這也是為什麼推動「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念,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如果我們的心態永遠正直,我們的人格永遠透明化,我何須畏懼他人、猜疑他人,這種的生活態度會讓我們擁有更多朋友,這種心態或人格的產生靠的就是道德觀的教育。
最後,透過現實狀況的全面性認知,我們應知道:體諒他人、愛他心、正直態度的重要性,因為這些道德的價值會讓我們的人生獲得幸福。
透過多年與各地的科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等交流的結果,我們正在努力擬定一個草案,如何有系統地以科學的角度去建立道德觀。我希望,這種「與宗教信仰無關」的道德教育,能夠在幾年後被所有大小學校編入正規的教育課程。ㄧ所學校、十所學校、ㄧ百所學校乃至所有學校,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也應該去做的。
謝謝大家。


英漢口譯/文字整理:蔣揚仁欽: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於美國紐約的燈塔劇院(Beacon 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